时间回到2010年选秀大会之前,埃文-特纳凭借着“小麦迪”的形象红遍大学篮坛,先后拿下约翰-伍登奖、奥斯卡-罗伯森奖、美联社最佳球员、奈史密斯大学生奖以及全国教练评选出的最佳球员等多项个人荣誉。
2010年时,阿伦-艾弗森刚刚退役,百废待兴的76人在历经一个27胜赛季后得到了一张榜眼签。而当时的选秀状元几乎已经锁定约翰-沃尔,但是在第二顺位上则有不小讨论,最终76人决定押注在22岁的埃文-特纳身上。
相比于天赋满满的基石级球星,特纳更像是顶级拼图。而76人对于特纳的最初预期,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大型持球手,期待他能够联手霍乐迪一起组成费城的未来后场答案。
对于特纳而言,当时的他代表的是一种相当典型的选秀类型,这一类球员基本什么都会一点,选秀报告的描述也是属于全能类型,但在NBA标准下,这样的类型基本属于样样通样样松,并不算是什么突出优势。
特纳具备合格水平以上的传球视野,以及在锋线位置上还不错的篮板能力,也具备一定得分终结能力,但也仅此而已。对于大多数基石级球员,或者是全明星级别球员时,他们大多会有自己专属的最强杀招,或者是在某方面是联盟顶级水平,但是对于特纳而言,这种期待在他的身上却从没有找到过。
参考和特纳同一届的沃尔、考辛斯为样本,沃尔新秀阶段虽然失误过多,投篮能力也不突出,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速度极快,单点爆破能力极强;至于考辛斯,球员情绪管控不好,但他在禁区的杀伤破坏在同届新秀中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。
与之相比,特纳没有明显的技术特点和体能优势,也不具备任何一项拿出来就能够直接压制对手的必杀技,面对NBA级别的防守人时,他在进攻中虽然具备多样得分手段,但是却很难拿出一件百分百得分的稳定武器。
当然,特纳毕竟是榜眼,自然并非完全不具备天赋。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能够打出一段爆发高光,有时是外线三分,有时是传球串联视野,甚至是在季后赛舞台上也有过突出表现,这种偶尔的灵光乍现,一度也让球迷们对他抱有期待,认为他仅仅只是需要时间开发,就能养成更高级别的球员。
虽然没有其他超级新秀那样的爆炸数据,但特纳基本每个赛季都能够维持稳定成长,先后帮助费城在2011年和2012年打进季后赛,在2013-14赛季打出职业生涯最高光的场均17.4分3.7助攻6篮板1抢断。
看似稳定,但在特纳的成长轨迹上,无形之中似乎有一道高墙阻挡在他身前,2013-14赛季,76人进攻大权开始完全交给特纳,虽然期间也有过爆发时刻,但整个赛季下来,场均15.4次投篮出手下,却只交出了7.1分3.2篮板,投篮命中率42.8%,三分命中率更是只有28.8%。
进攻之外,防守端也在陷入困境。作为一名身高199的锋卫摇摆人,他拥有足够的体型力量来防守对手1-3号位上的对手,甚至可以对付一部分小体型大前锋。出色的防守多样性是现代NBA极为兼容的类型,既能换防外围、破坏挡拆,也能在低位顶住一些错位单防。
但和进攻一样,特纳在防守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优势,一对一单打不能完全封锁对手,面对高度力量兼具的大个子,或者速度优势明显的后卫非常容易落入下风,运动爆发力对比联盟顶尖球星也有所距离。
从一开始被视为球队持球接班人,特纳最终成为了76人推倒重建,进入最黑暗的摆烂计划的起点。
离开76人之后,特纳短暂停留步行者,随后在凯尔特人一度找到了新的机会,虽然只是球队第三持球点,但万金油属性让他能在场上见缝插针,连续两个赛季打出接近10+5+5的数据,逐渐开始转型成选秀之初被期待的高大控球点。
也因为连续两个赛季的出色表现,当时急需锋线力量的开拓者开出了一份四年7000万的大合约,放眼当时,这基本已经是球队前二核心的价码了。
回看特纳的开拓者生涯,和费城、步行者、凯尔特人时期一样,虽然偶有高光时刻,诸如在球队直通西决的最大季后赛胜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,但整体来看,特纳和开拓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互斥。
前两个赛季里,开拓者一直将他视为无球射手,但在为数不多的出色发挥下,特纳则是担任传导持球中枢角色才能够有所贡献,但在双枪班底下,球队基本很难给他分出额外的球权,并且在他担任持球点时,交出来的进攻效率也不尽如人意。
特纳开始选择转型为角色球员,逐渐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,开始在那些数据之外的工作上努力,成为双枪的挡拆掩体,积极去争抢篮板,在持球传导中枢的角色上去激活衔接段队友。
当他专注于这些工作时,虽然比赛场面要好看很多,但个人数据就不如其他球员了,这也导致他逐渐招致外界批评,甚至多次出现交易或者买断的传闻。
虽然外界评价好坏不一,但是摊开特纳的整个生涯来看,作为榜眼签,他已经经过了足够多风浪,也曾被视为球队主力。但是在来到开拓者之后,他甘愿把位置让给其他年轻球员,而自己则是选择弯下腰来专注于蓝领角色。
对于一位曾签下过核心合约的球员,这样的转变并非是每人都能做到的。
虽然比赛场上表现平平,但特纳一直是开拓者重要的更衣室领袖,双枪后卫多次公开表示对于特纳的支持,不论是在更衣室还是在球场边,特纳的声音一直是球队最有效的无形力量,是凝聚士气和安定人心的关键。
2023年,特纳和伊戈达拉一起参加了雷迪克的播客节目,给出了自己对于NBA成败之间的界定线:
“在NBA舞台上,每个人都很有天赋,关键在于谁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己的潜力。”
回看特纳的职业生涯,出战705场比赛,场均9.7分4.6篮板3.5助攻,投篮命中率43.4%,三分命中率29.4%,罚球命中率78.2%。除了外线表现略差之外,其他数据其实并不算糟糕,只是对于一名榜眼秀来说,这样的成绩点显然没有能够达到预期。
当然,如果把特纳放入当届选秀球员中,他其实算不上水货榜眼,2010梯队本就是选秀小年,状元沃尔也仅仅打了13个赛季,最好的个人成就也只是一次最佳阵容三阵。对比来看,整届新秀中成就最高的人,应该也就是2018年打出双一阵的保罗-乔治了。
即便如此,在参加雷迪克的播客节目时,特纳还是用水货来称呼自己,但是对于这个词,雷迪克和伊戈达拉都有自己的不同意见:
“我总是说,你从被选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摆在了不利的位置上,费城不应该选你的。”
在伊戈达拉的说法中,他认为当时的76人已经有了霍乐迪,特纳最终只能选择往自己不太适合的侧翼位置发展。特纳形容自己是一名介于“第二阵容球员”和“第三控球手”之间的球员,而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也确实如此。而对于这段生涯,特纳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:
“我太过于接受自己的角色,结果削弱了自己的职业生涯。”
“我听从教练的安排,不断地服从,不断地配合。最终,在不知不觉中,我削弱了自己的职业生涯,你还想让我做什么?传球?没问题,帮忙挡拆?也可以。”
“我本来可以是多位置防守能力的控卫,但我失去了在场上所需要的那种态度。我不该让自己简单接受每场38分钟只出手4次的情况。我14岁时就幻想自己能在一场比赛中拿下38分,但到了最后,你不能告诉我,作为全联盟前400名球员之一,我竟然在半场连一个像样的战术机会都得不到,特别是每晚还要防守1-4号位的对手。”
对于特纳而言,他的心中有不少假设,但在这个成败仅存于一线之间的联盟舞台上,往往一瞬之间,就直接决定了职业生涯最终走向。选择对了自然称王称霸,而一旦选错了,错过自然再也没有机会了。
名鼎配资-江西股票配资-配资咨询平台-国内知名股票配资公司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